【转载文章】张文海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erebral Cortex》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3-03-31 编辑:瀚翔医疗 浏览数:2365

声明:本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情绪与健康心理专委会,如有问题请联系瀚翔生物公众号。


伴侣间认知和情感人际情绪调节的超扫描神经机制


 调节悲伤情绪对于维持伴侣间的浪漫关系至关重要。人际情绪调节策略包括情感参与(AE)和认知参与(CE),这两种策略在浪漫关系中效用如何?它们是如何通过情感纽带调节伴侣情绪的?其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机制又是什么?


 近日,张文海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erebral Cortex》发表研究成果,说明了AE和CE两种人际情绪调节策略在伴侣间的作用效果,发现了CE通过情感纽带发生作用的性别差异,并利用近红外(fNIRS)超扫描技术揭示了其背后的脑际神经互动机制。


 本研究招募异性恋情侣和异性陌生人各30对,每对被试中一人作情绪调节者,另一人作情绪调节对象,每对被试先后两次观看同一悲伤/中性视频,每次观看结束情绪调节对象需评价其悲伤程度(李克特7分制量表),第一次评价后,调节者念出给定的AE或CE语句调节对方情绪。实验人员使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同步监测二人大脑活动(见图1)。研究者比较了伴侣/陌生人、男性/女性调节对象、AE/CE调节语句、中性/悲伤视频、调节前/后的情绪评价得分差异和脑际神经耦合水平(脑同步, IBS)差异,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CA,在fNIRS超扫描研究中用来确定二元相互作用的方向性)。


                图1 实验装置及程序

 研究发现,认知参与(CE)和情感参与(AE),这两种人际情绪调节策略都对伴侣比对陌生人更有效,对女性调节对象比对男性调节对象更有效。在CE条件下,女性调节对象在CH13 (BA10,右额中回)的IBS更低,格兰杰因果关系值(GC)变化更大,说明触发CE的神经机制存在性别差异,CE对女性悲伤情绪的调节更有效,此外,这也表明右额中回(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 r-MFG)参与外显情绪调节,通过抑制突显网络来增强对悲伤情绪的感知;而在AE条件下没有直接检测到性别差异,但女性调节对象在CH13 (BA10,右额中回)的IBS与男性调节者对愤怒的自我调节效能感呈负相关,间接证明AE作用于伴侣间时其神经模式也存在性别差异(见图2)。

           图2情绪评价得分与脑内神经耦合表现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CA)发现,CE条件下,调节者→调节对象方向上GC在CH13的变化与调节者的亲密感呈正相关,而调节对象→调节者方向上GC在CH13上的变化与调节对象管理沮丧和痛苦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说明伴侣间使用CE调节情绪时存在一种独特的无性别差异的神经模式,该模式与改善调节对象的沮丧、痛苦有关(见图3)。

           图3异性伴侣被试对各变量间相关关系

本研究不仅证明了认知参与(CE)和情感参与(AE)两种人际情绪调节策略在伴侣间比在陌生人之间更有效,而且发现了这种作用的性别差异,并提供了神经生物学上的证据,推动了认知神经技术在浪漫关系研究领域的应用,对培养高质量浪漫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由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邱兰婷完成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和初稿撰写,共同作者包括衡阳师范学院唐芳贵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李红教授(通讯作者)。

Zhang, W. H., Qiu, L. T., Tang, F. G., Li, H.*(2023). Affective or cognitive interpersonal emotion regulation in couples: an fNIRS hyperscanning study, Cerebral Cortex,  2023,1-11. https://doi.org/10.1093/cercor/bhad091。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tLQZbSwDrd6uDUxD-mH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