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以"认知-脑-行为"协同研究为核心,通过EEG、fNIRS、TMS、tES等先进技术实时追踪大脑活动动态,结合行为实验与多维度数据分析,揭示学习、记忆、注意力调控、决策等心理过程的神经基础,并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教育、医疗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转化应用。建立技术齐全、功能完备的心理学实验室,不仅能够满足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需求,为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推动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能够提升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功能,建设更加强大的实验研究条件,进而承担更多前沿科研课题,满足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需求。
应用
(一) 情绪与社会认知研究
1.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
结合tES和EEG技术,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大脑活动来增强情绪认知能力,例如在情绪记忆、情绪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为情绪相关的认知训练和干预提供依据;TMS可以主动干预大脑加工活动,通过刺激特定脑区来影响情绪加工过程。EEG也可以同步记录TMS刺激前后的瞬变脑电活动,构建基于事件相关脑电的情绪调控动态有效网络,分析验证TMS干预后脑电网络节点间的因果性,探索情绪调控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拓扑图,为其神经机制提供新的有效连通网络依据。
2.情绪调节与社会认知
EEG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可以精确捕捉情绪加工过程中的瞬时脑电活动。fNIRS则能够提供大脑皮层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信息,反映情绪激活的区域和强度。二者结合可以全面监测情绪加工过程中的大脑活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深入研究情绪的神经机制。
3.探究情绪障碍干预方案
例如,tES可以通过微弱电流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而影响情绪加工。EEG可以实时监测tES干预过程中的脑电变化,研究tES对情绪相关脑区活动的调节作用,探索其改善情绪的神经机制,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二) 临床心理学研究
1.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
EEG可记录癫痫患者的脑电活动,捕捉异常放电;fNIRS能监测血氧变化,反映大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二者结合可提高癫痫灶定位精度,为手术提供更准确依据,减少误诊漏诊。TMS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活动,EEG实时记录脑电变化,评估TMS对大脑神经网络的影响,为抑郁症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助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2.探究心理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fNIRS可以检测TMS刺激后大脑皮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TMS对情绪加工相关脑区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与情绪调节效果相关,为情绪障碍的神经康复提供理论支持。TMS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活动,EEG同步记录脑电活动变化,可构建基于事件相关脑电的情绪调控动态有效网络,分析验证TMS干预后脑电网络节点间的因果性,探索情绪调控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拓扑图,为抑郁症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三)运动心理学研究
1.运动表现优化
TMS与EEG结合:TMS用于刺激大脑特定区域,如运动皮层,而EEG可以实时监测刺激前后的脑电活动变化,从而研究TMS对运动表现的改善效果。
tES与fNIRS结合:tES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fNIRS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二者结合可评估tES对运动状态的影响,为科学训练提供新的途径。
2.运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EEG与fNIRS结合:通过EEG记录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脑电活动,fNIRS测量大脑组织的血液氧合水平,这可以揭示不同运动状态下大脑功能的变化。
EEG与TMS结合:可以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表象、动作观察与动作预期、运动决策等认知过程中的大脑活动特征。
3.运动损伤康复的神经重塑
使用TMS刺激特定的脑区(例如M1区),促进皮层重组,使用EEG检测大脑信号的变化情况(例如β波事件相关同步化的改善情况),以评估神经损伤的恢复状况。
4.运动疲劳的监测与改善
EEG与fNIRS结合,可以对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认知疲劳(例如前额叶θ波功率升高)和代谢储备消耗状况(例如运动皮层HbO₂斜率下降)等进行监测;除此之外,使用tDCS阳极刺激M1区域,可以起到延缓疲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