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翔生物脑电图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助CCBS新研究揭示中文构词规则的神经表征

时间:2022-07-04 编辑:瀚翔医疗 浏览数:3906

编者荐语:

澳门大学袁振教授团队在《Cortex》(五年影响因子: 5.1)发表文章,通过脑电图(actiCHamp)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NIRScout)联合采集技术探究中文构词法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设备均来自深圳市瀚翔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揭示词语是如何被人脑编码的,必须探究构词-语义加工的复杂神经认知机制。虽然构词法在印欧语言加工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目前仍不清楚在像中文这样的非字母语言中,构词规则是如何被启用和制约的。


在发表于《Cortex》(五年影响因子: 5.1)的一项研究中,袁振教授研究团队揭示了人类大脑对中文构词规则的神经编码。


上图:融合脑电图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数据采集


该研究聚焦于中文构词法系统的独特性,通过脑电图(EEG)和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联合采集的技术手段探究中文构词法加工的神经机制。该研究探索了单独呈现的中文复合词如何被大脑解码其构词法合理性,包括其在大脑加工中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定位。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表明构词法加工(LAN效应,450-570 毫秒)晚于语义加工(N400效应,300-450毫秒)。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大脑激活数据显示,构词法加工主要分布在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IFG),而语义加工主要集中在左侧的颞区(包括颞中回MTG)。该研究的发现证明中文复合词构词法加工的时间进程相对较晚,并且左半球的前额皮层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研究主要由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袁振教授及其实验室成员高飞博士完成。这项工作得到了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参考号:FDCT 0020/2019/AMJ & FDCT 0011/2018/A1)、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基金(参考号:CP-UMAC-2020-01)、广东省基金(EF017/FHS-YZ/2021/GDSTCRSKTO)和澳门大学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的共同支持。


上图:与三种词汇条件和配对比较相关的大脑激活模式


文章信息

Gao, F., Wang, R., Armada-da-Silva, P., Wang, M. Y., Lv, H., Leong, C., & Yuan, Z. (2022). How the brain encodes morphological constraints during Chinese word reading: An EEG-fNIRS study.Cortex.